2006-07-21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作為地頭蛇,中國汽車零部件有兩道護身符:第一是地方或集團保護,其次是勞動力便宜。很多研究指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也面臨許多風險,其中較大的風險就是他們所面對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兩道護身符。
我國汽車整車與零部件廠商的組織關系,可大致分成三種類型。一種是零部件廠歸屬于某個整車廠,或者就是直屬專業廠,一般是汽車集團的核心企業層成員,公司改制后成為全資子公司。第二種是地方所屬的汽車零部件供應企業,在中國,很多時候第一、第二兩種企業有所重疊,但是其共同之處在于保護,或者是集團保護、或者是地方保護。第三種是獨立專業生產廠商,它們形式上完全獨立,不屬于任何汽車集團。
在中國市場,許多零部件廠商只能為一到兩家整車廠商供貨,而且并非獨家供貨。這樣的分散意味著,如果你給上海大眾供貨,你就不能給東風集團供貨。對于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跨國零部件企業,為了遷就中國現有的配套體系,遷就集團、地方的利益,不得不在多個區域建立生產設施,這樣做的結果,不是每個合資工廠都能保證其整體的規模經濟效益。中方廠商處于當地政府以及當地經濟壓力之下,決策中要考慮當地GDP增長、財政收入、就業形勢等多方面因素,同時整車廠商不僅是汽車制造商,也是當地和集團汽車零配件制造商增長的動力。地方和集團保護主義政策的結果,導致質量低、價格高的企業被選用。
今年有一個熱門話題———最低工資。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出口,是以低工資、高消耗來實現的,現在開始提倡科學發展觀。日前,廣東省確定了今年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分類目標,其中一類為800元/月(廣州),同比增長16.96%;二類為700元/月(佛山、東莞、珠海、惠州),同比增長21.95%,其中惠州增長41.70%;三類為600元/月;四類為500元/月。同時,上海、江蘇、浙江也打算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廣東省政府建議深圳將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850元/月。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不能再建立在以低工資為基礎的低成本上,而必須走提高科技含量的發展道路。
零部件工業發展的現狀確實讓人心憂,許多評論都指出零部件工業發展中的種種弊端,為零部件工業的發展開出了大致相同的藥方,而且10年前國內有關部門就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零部件發展戰略。發展汽車零部件,說一千道一萬,歸根到底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來。日本和韓國的汽車產業政策之所以成功,關鍵是政府控制了貸款,因而引導了投資?!捌呶濉逼陂g,國內在轎車整車方面的投資是33.5億元,而零部件方面的投資只有14億元;“八五”期間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76億元和76.3億元。現在許多零部件企業都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獲得貸款更為困難。只有把投資的比例倒過來,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就有希望了。
(作者系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公司前首席分析師)